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氡與肺癌: 你住在地下室嗎?

文 / 洪存正 / 輯譯

6-15%的肺癌是氡造成的

世衛組織報導指出,大量接觸氡氣將使肺癌風險加大。根據這些研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世衛組織專門從事癌症工作的機構)以及美國國家毒理學規劃把氡分類為一種人類致癌物質。科學家還在調查家中及其它地方發現的氡濃度對健康是否造成顯著危害。這些研究現已完成,對歐洲、北美和中國重點研究項目的匯總分析已確認家中的氡在世界範圍內顯著促成肺癌的發生。據最近估計,有6-15%的肺癌是氡造成的。

癌風險與氡接觸量的增加成正比

據最近對歐洲重點研究的匯總分析估計,氡濃度每升高100 Bq/m3,肺癌風險就增加16%。劑量反應關係似乎是直線的,沒有證據表明有極限。這意味著肺癌風險與氡接觸量的增加成正比上升。
同一項研究的結果顯示,當非吸煙者接觸濃度為0、100和400 Bq/m3的氡時,到75歲時的相應癌症風險約為4‰、5‰和7‰。但是對吸煙者,肺病風險高約25倍,即相應地達到100‰、120‰和160‰。氡引起的大多數肺癌病例發生在吸煙者中。
家中氡的濃度取決於地基的岩石和泥土中產生氡的鈾含量、它進入家中的現有通道以及室內外空氣交換的速度。氡氣通過水泥地面和牆壁連接處的裂縫、地面的縫隙、空心磚牆上的小洞以及污水坑和下水道等進入室內。因此,氡濃度在地下室、地窖或與泥土接觸的其他結構區通常較高。

氡是一種自然產生的放射性惰性氣體

室內外空氣的交換取決於房屋的構造、居住者的通風習慣以及窗戶的密封程度。相互直接鄰近房屋中的氡濃度可有很大差異。家中氡的濃度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每天及每小時都可有所不同。鑒於這種起伏,估算室內空氣中氡的年平均濃度需要對氡的平均濃度至少進行三個月(最好更長些)的可靠測定。短期測定氡僅提供有限的資訊。
氡的放射性活度以貝可(Bq)為單位。1貝可相當於每秒轉換(分解)1個原子核。空氣中氡的濃度按1立方米的空氣中每秒轉換的數量(Bq/m3)測定。室外平均氡水準為5-15Bq/m3,但也曾觀察到更高和更低的數值。
根據世衛組織的文件指出,氡是一種自然產生的放射性惰性氣體,它無色、無味、無臭。它產生於鈾衰變鏈中的鐳,而鈾是世界各地所有岩石和土壤中都能找到的一種元素,含量各不相同。氡氣很容易從地下釋放到空氣中並通過稱為氡子核的短命衰變產物分解。短命的子核在衰變時發射出稱為阿爾法粒子的強致電離輻射,這些粒子可帶電並附著於我們所呼吸空氣中的浮質、灰塵及其它粒子。結果,氡子核可堆積在呼吸道壁層的細胞上,而阿爾法粒子可破壞DNA並有可能引起肺癌。

接觸最多的氡來自家中

當吸入氡氣,大部分在衰變之前被呼出。一小部分吸入的氡及其子核可從肺輸送到血液並最終到其他器官,但與肺癌風險相比,相應的劑量和相關的癌症風險微不足道。
報導說,鑒於在空氣中的稀釋,室外的氡濃度通常很低。飲用水中也可找到氡,濃度取決於水源,有時可造成危害。室內的氡濃度較高,而且在礦山、岩洞和水處理設施等地方可找到更高濃度的氡。在諸如礦工等人身上發現有健康影響。但是,在諸如正常的樓房等地發現並有大量人口接觸的較低濃度也造成健康危害。對多數人而言,尤其接觸最多的氡來自家中。

如何減少家中的氡呢?

如何減少家中的氡呢?世衛組織建議,可通過若干方法降低室內空氣中的氡水準,包括密封地面和牆壁上的裂紋以及增加建築物的通風量。有五種主要方法可減少房屋內氡的積累量,包括:
改善房屋的通風並避免氡從地下室進入生活用房;
加強地板下的通風;
在地下室安裝氡蓄貯系統;
密封地面和牆壁;以及
安裝正壓或正供通風系統。
報導指出,另外在建造新房屋時,尤其是在氡含量較高的地區,應考慮到氡安全問題。在歐洲和美國,新建築物中包括防護措施已成為有些建築商的常規,而且在有些國家已成為一種強制性程式。無源的緩解系統已顯示有能力使室內氡的水準降低多達50%。當增加氡換氣扇時(有源系統),可進一步降低氡的水準。

你知道肺臟怎麼工作嗎?

人體的肺是胸腔裡兩個輕軟的、海綿狀的、有彈性的器官組織,用於呼吸。每側肺外都裹有一層膜(胸膜)。橫膈膜以及肋骨間肌肉的收縮把空氣通過氣管吸入肺內,氣管分成兩根主支氣管分別通向兩側的肺。
每根支氣管再分成二級支氣管(肺的每一葉)、三級支氣管(肺的每一段)以及許多通向肺泡的細支氣管。吸入的空氣中的氧氣就在肺泡裡與來自周圍毛細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行交換。身體組織裡適當的氧的供應取決於肺內空氣(換氣)和血液(滲透)的充足分配。肺受傷或生病(例如肺氣腫、栓塞、肺炎)可能影響一側,也可能影響雙側。
肺內的約3億個小氣囊,於此,二氧化碳從血中排出,氧氣進入血液。肺泡形成叢集的肺泡囊,經由肺泡管連接至支氣管。肺泡壁薄,多毛細血管,由網狀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加以支撐,經由擴散交換氣體。肺壁上的一層脂質(表面活性物質)能降低肺泡表面張力,防止肺泡萎陷並使肺較易擴張。肺泡巨噬細胞則為可活動的清道夫,吞噬肺中的異物顆粒。
肺癌指肺組織中的惡性腫瘤,在美國,此四大肺癌類型(鱗狀細胞癌、腺癌、大細胞癌和小細胞癌)占癌症致死主因的前列。大部分的案例是因長期吸煙所致。吸煙吸得很兇和較早開始吸煙的人的罹患機率較高。在不抽煙的人當中,吸二手煙的人也與肺癌發病有關。其他的致癌因素還包括曝露在氡和石綿的環境下。症狀包括咳嗽(有時帶血)、胸痛,以及呼吸短促,這些症狀一直到肺癌有所進展才開始出現,此時以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或三者合一來治療已沒什麼療效。

肺癌常見的徵兆與症狀

文 / 鄭春鴻 / 輯譯

肺癌如何被發現?

由於大多數的肺癌初期患者沒有什麼症狀,因此只有少數的肺癌病例是在早期被發現。當肺癌在早期被發現,通常是因為其他的疾病做了某些檢查而發現。
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胸部x光以及在顯微鏡下檢視痰液來尋找癌症細胞等這些篩檢方法,並不能提早發現肺癌來增進病患痊癒的機會。因此,即使是對如抽煙者那些高危險群,通常不會建議做肺癌的篩檢檢查。
最近有一種新的放射線檢查稱為螺旋型電腦斷層掃瞄,已經證實有助於針對抽煙者及已戒煙者發現初期肺癌。

肺癌常見的徵兆與症狀

雖然大部分肺癌在擴散前不會產生症狀,您還是應該立即向醫師報告下列的情況,這些問題通常不是由癌症引起,但是如果發現有肺癌,立即接受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延長您的存活期:
持續的咳嗽
胸痛,深呼吸時常常更惡化
聲音粗啞
體重減輕並且沒有食慾
帶血或深色的痰
呼吸急促
一再復發的發炎,如氣管炎及肺炎
新發生的氣喘

當肺癌已經擴散到遠端器官時,可能引起:
骨頭疼痛
手腳無力或痲痺
眩暈或抽慉
皮膚與眼睛泛黃(黃疸)
由於癌症擴散至皮膚或頸部或鎖骨上的淋巴節,導致身體表層出現腫塊

偶爾,會有一些症候群暗示罹患肺癌的可能性。

懷疑有肺癌時

詢問過您的健康狀況,做過身體檢查後,您的醫師可能會想做以下的某些檢查:
影像檢查---
胸部x光
電腦斷層掃瞄
核磁共振掃瞄
正子掃瞄
骨掃瞄
其他檢查---
痰細胞學
針吸式活組織檢法
氣管鏡
縱隔鏡
胸腔穿刺術
骨髓組織檢查
血液檢查

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肺癌開刀的演進:胸腔鏡微創手術

胸腔鏡的微創手術有什麼優點?

鄭春鴻主任 ( 文教暨公共事務部 ):胸腔鏡的微創手術和過去的傳統手術最大的不同何在?病人如何受惠?

劉家全醫師 ( 胸腔外科 ): 從十幾年前一直到現在,開胸的手術的固定模式是採取一種從前胸一直拉到胸後面的傷口。這種術式造成的傷口最少是25公分,也可能長到35公分。它必須打斷胸腔在胸壁上的2條大條肌肉,甚至有時候還必須打斷肋骨。這樣一個單純只是為了進去胸腔,就必須讓病人在胸壁上造成一個很大的創傷,會
引起病人極大的疼痛。現在,胸腔鏡的微創手術正可以讓病人免受其苦。
大家都知道呼吸是利用胸壁的肌肉,因而傳統手術會讓病人的恢復期拖得比較慢,同時傷口帶來的併發症,以及術後肌肉的活動範圍都會受影響。胸腔鏡微創手術基本上是利用內視鏡的方式來做手術,我們在病人的胸壁打2個約1-2公分的小洞,再加上一個大約4至6公分的傷口,從這三個洞透過內視鏡進行手術,就可以取代一個原本必須從前胸一直開到胸後的傷口。這樣對病人術後的疼痛減輕、肺功能恢復,以及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除了這個傷口縮小之外,胸腔鏡微創手術在早期肺癌的切除及根除性淋巴腺的清除等,都可以做到與傳統開胸式幾乎一樣清除的程度,這對病人來講是一大福音。目前胸腔鏡微創手術的優勢已被全世界所認定了,也是越來越為外科醫生所接受。不過,這種手術因為技術及設備上等問題,在國內還不是這麼的普遍。

早期腫瘤尤其適合微創手術

鄭春鴻主任:有哪些病人尤其適合做這樣的胸腔鏡微創手術?

劉家全醫師 :微創手術是開胸術式的革命,其優點主要針對的是外面傷口的縮小,以及縮短術後的恢復期,和病人胸腔裡面的病灶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不過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是認為比較適合於早期腫瘤,也就是大約3至5公分之內比較小的腫瘤,相對來講比較適合胸腔鏡微創手術。簡而言之,微創手術的目的只是在針對傷口外面造成的創傷縮小,並不是縮小胸腔裡面的手術,它的用意在使病人體外的部份,可以不必要接受這麼大的創傷。

微創手術對癌症病人有什麼特別好處?

鄭春鴻主任:胸腔鏡微創手術對癌症病人有什麼特別好處?

劉家全醫師:胸腔鏡微創手術對癌症的病人來講,最大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外面的創傷變小了;第二就是恢復比較快,在我們醫院,病人大多能在術後一個星期內出院。可以出院,代表的是病人不會有呼吸的窘迫,手可以自由的活動,當然局部還是會有一些疼痛但是並不嚴重,病人可以四處的走動,但是它在胸腔裡面的手術的病灶的根除性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這是它最大的好處。

胸腔鏡的微創手術的發展

鄭春鴻主任:請您略述胸腔鏡微創手術發展的過程。

劉家全醫師 :早在90年代,很多大師級的人物就已經在全世界開始朝胸腔鏡微創手術努力了,但一直都不普遍。即便在今年美國的胸腔外科的醫學會,可以看出來胸腔鏡微創手術只在少數某些醫學中心做。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技術上胸腔鏡微創手術突破了傳統的術式,傳統開腔手術完全是可以用肉眼去看、用手去觸摸的情況下,開一個大大的傷口去做手術;但是微創手術不一樣,它幾乎是在一個平面,就像在看電視一樣,用藉由二度空間的影像,用比較高的視覺的清析度,去操作內視鏡手術,基本上這對外科醫師來講這是一個相當的衝擊。
比如,以前的膽囊、膽結石,需要開一個很大的傷口才能把膽結石拿下來,但是現在只要打3、4個小洞就可以把膽結石拿下來。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而言,我們服務的對象是針對癌症的病人,必須做根除術,必須把一葉比較大的肺葉拿出來,淋巴腺必須清得很乾淨,這時候胸腔鏡微創手術困難度當然遠超過膽結石。
國內由於這樣的手術健保不給付,所以起步得相當的晚,近年來由於病人要求提高,技術器材發展純熟,微創手術進步日以千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當然努力朝著胸腔鏡微創手術方向前進。


本院胸腔鏡的微創手術有何優勢?

鄭春鴻主任:本院胸腔鏡的微創手術有何優勢?

劉家全醫師 :本院從決定要發展胸腔微創手術之後,就開始有了一連串的計畫,包括出國觀摩、開會,再加上我們自己在臨床上的努力研究。目前我們已經做了至少23例微創手術的肺葉切除,我們今年已經的胸腔外科的醫學會裡面發表了了我們的成果,也受到大家的肯定。經微創手術後,我們的病人平均住院天數為4天,傷口大概4至6公分,沒有特別太大的併發症,平均的出血大約是150CC,大部分的病人幾乎都相當滿意這樣的手術。

胸腔鏡微創手術需要自費多少錢?

鄭春鴻主任:胸腔鏡的微創手術屬於自費項目,病人要花多少錢?負擔不起的病人有什麼選擇?

劉家全醫師 :實際上早在開展微創手術之前,我們就已經不再使用傳統式的大傷口開胸,而是採取迷你開胸術,大概8-12公分的傷口來完成各式各樣的胸腔手術。但我們並不以做到8公分的傷口感到滿意,現在我們更進一步做到了用單純的內視鏡方式,用更小的切口,來完成各種胸腔的複雜手術。病人如果要求更高水準的醫療,可以接受自費負擔,或有個人另外投保健康險來支付內視鏡耗材的費用的話,我們就儘可能的用內視鏡的方式來完成手術。但病人如果有經濟上的考量,希望用那種比較省錢的方式,迷你開胸術的傷口也不算太大,平均這種術式,病人住院日在一星期左右,也不算太久。也就是說,這兩種技術在我門醫院是都可以的,我們已經放棄了要開相當大切口的傳統術式。
有關手術費用的部份,微創手術平均病人可能要多付3-5萬元自費額,但是病人因為住院的天數減低,以及不必使用疼痛控制,可以相對的減少了開銷費用,所以實際上病人多付的錢並不如大家預期的多。我们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內視鏡微創手術成為標準的術式,可以被健保給付,這對台灣的病人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和信醫院從很早以前就被大眾定位是貴族醫院,但本院追求的是高品質的醫療,我們醫院也有很多的補助的制度,如果經濟上的困難,我們可以要求社會服務部門來做一些輔助或是減免醫療費用。

本院診治肺癌有哪些堅持?

鄭春鴻主任:本院診治肺癌有哪些堅持?

劉家全醫師 :我們是一個癌症專科醫院,我們在肺癌手術前的診斷達成率已經達九成左右,其中的一成是病人堅決反對做切片,在全台灣我想是數一數二的,也就是說,我們不會隨便跟病人說你的肺長了一個東西,我們就要開刀,大部分的病人在事前我們都已經有診斷。我們幾乎每個懷疑肺癌的病人都做正子掃描,而且準確率高達八成五以上,所以不管是診斷分期或者治療,我們都已經建立一個非常標準的模式,而且幾乎達到跟全世界的一流醫學中心相同的水準。我們醫院是多科診療,目前已經算是相當成熟的醫療團隊,接著下來將全力發展研究,我相信這對我們整個醫院的或者是整個台灣的醫療,會有一定的貢獻。

淡菸雪茄致癌危險一樣高

鄭春鴻主任(文教暨公共事務部):我們在報紙上看到「肺癌和抽菸無關?」的報導。最近研究指出,亞洲肺癌病患中有三成八為非吸菸者、女性更高達八成以上,顯示台灣肺癌仍有其他潛在原因,究竟癌症和吸菸究竟關聯性有多大呢?

黃崇仁醫師(胸腔內科):抽菸已經被證實為肺癌致病最重要的一個危險因子。當然除了抽菸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包括環境的污染、廢氣污染,或者是幅射物質的曝露也是有關係。事實上台灣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很大規模的調查,所以如果用這樣一個聳動的標題並不是非常的恰當。
 近年,台灣女性的抽菸人口已開始慢慢增加,這是一個非常另人擔心及憂慮的問題。抽菸最可怕的地方並非在於今天抽菸明天就會得肺癌,而是在於抽了十年、二十年的煙之後,很有可能在某一天得到某一種癌症或者是心血管的疾病,因此我們稱之為隱形的殺手。
 事實上,目前抽菸幾乎已經確定與肺癌可以畫上等號,也就是長期抽菸的人基本上容易發生關於肺部的疾病,像肺氣腫、肺部的腫瘤,或呼吸道的問題,而其他器官的癌症事實上都跟抽菸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例如乳癌、攝護腺癌、膀胱癌等等已經被報導證實與抽菸有密切的關係。因此身體很多的器官疾病與抽菸有直接間接的關係,不只侷限呼吸道而已。

抽淡菸或抽雪茄致癌的危險一樣高

鄭春鴻主任:抽菸是如何慢慢的影響到人體而造成疾病呢?

黃崇仁醫師:事實上,抽菸燃燒所形成的煙霧中,帶了非常多的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質在呼吸當中,從呼吸道傳到身體裡而循環到全身。不少人問我說,抽淡煙會不會比較好?抽雪茄或煙斗是不是一樣也會造成健康的危害?這是許多人會問到的問題。事實上只要煙草有在燃燒,它在燃燒當中產生的一些物質就隨著煙霧進到身體裡面,不會因為抽淡煙而減少,淡煙只是尼古丁成份較少,事實上其他的致癌成份並沒有辦法減少,而抽雪茄或煙斗時,裡面煙草含的致癌物質反而少了一層濾嘴而可能造成更大的影響。

鄭春鴻主任:抽菸要抽多久、或者多大的量時才會開始真正的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基因影響肺癌比較大呢?還是抽菸影響肺癌比較大?

黃崇仁醫師:抽菸導致腫瘤,其因果的變動是比較大,因此沒有那麼確定的答案。對於因抽菸引發的肺氣腫,目前在國際上公認為一天抽一包煙,超過二十年以上的人就屬於容易會產生肺氣腫的高危險群。但有些人不抽菸也一樣會得肺癌,事實上這幾年我們了解到腫瘤通常一部份與基因有關係,另外一部份是與環境有關係,而抽菸無疑是環境當中造成基因突變、造成腫瘤發生的一個重要因子。至於到底是基因影響肺癌比較大呢?還是抽菸影響肺癌比較大?目前這方面的數據比較缺乏,不過肺癌基本上不像一些特別的癌症有很明顯的家族史,這幾年我們知道環境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只是目前沒有足夠的研究去量化到底誰的比重比較重、誰的比重比較輕。這些因子可能沒有辦法那麼清楚的被一一分辨出來,比如二手煙也是一個常遇到的問題,二手煙危險性到底有多高,各式各樣的研究提供不一致的答案,但煙霧吸進體內後對身體造成危害是確定的。

七、八成的肺癌病人發現時已經近末期

鄭春鴻主任:我們經常聽說,吸二手煙比抽菸更具影響,這個說法有任何的根據嗎?

黃崇仁醫師:目前這些是來自於流行病學的調查,在調查在方法上面常常不夠嚴謹。我只能說,不論是抽菸、吸二手煙,對身體都不好,這是確定的。至於二手煙是不是一定比較不好,這就很難說了。

鄭春鴻主任:當然平時要儘量避免處在多人抽菸的環境裡,但如果不得已必須經常在這樣環境中生活,此時黃醫師您會建議我們如何處理呢?坊間的空氣濾淨器或臭氧機可以分解掉這個煙嗎?

黃崇仁醫師:以臭氧來分解香菸的煙霧,其成效可能還不太具體,空氣濾淨器可以減少室內煙霧的濃度,也就是減少你吸進去煙霧的量,但其效果如何,也難以評估。不過,目前煙害防治法有明文規定,在室內公共場合中,基本上是不允許抽菸,即使是餐廳,也要單獨設一個吸煙區,這是目前法律的規定。

鄭春鴻主任:除了抽菸之外,在生活當中包括炒菜時的油煙,或者是有哪一些成因也會致癌?

黃崇仁醫師:炒菜時的油煙一直是很多人會討論到的話題,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辦法證實炒菜時的油煙一定會造成肺癌,反而比較確定的是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會造成肺癌。我們都知道汽油含有多量的苯,苯與許多腫瘤,包括肺癌、白血病都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污染的空氣也是造成肺癌的主要的原因。還有,以前曾有輻射鋼筋量子的問題,事實上也可能造成癌症的發生。有一些肺癌的報告指出在建築物中,地下室如果有比較高輻射的物質,造成肺癌的發生率會增加。

鄭春鴻主任:許多已經發現有肺癌的病人,到醫院求醫時通常情況好像都已經不怎麼好了,為什麼肺癌不容易在早期就被發現呢?

黃崇仁醫師:肺是一個很特別的器官,肺外面的肋膜是有痛覺的神經,可是肺部裏面並沒有痛覺的神經,也就是說有可能腫瘤長到很大的時候,都不見得能夠被早期的發現。
 有很多肺癌的患者常常都是老菸槍,平常可能就容易咳嗽、容易有痰,所以真正肺癌腫瘤開始大起來,所有的症狀很容易會因為這樣子而沒有被注意到。一直等到已經出現末期症狀比如咳血絲、體重減輕時,才容易被發現,此時腫瘤可能都已經轉移到淋巴結,轉移到遠端的器官。
 所以基本上無論在國內或是國外,肺癌在診斷的時候,大概有七成到八成是沒有辦法接受手術切除的病人。病人在有一個嚴重轉移的情況下,接受治療的反應通常也比較差一些,肺癌發現時,期別通常是比較後期有直接的關係。

鄭春鴻主任:七、八成的肺癌病人在發現時都已經接近末期了,病人通常都是接受什麼樣子的治療?

黃崇仁醫師:肺癌目前大概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小細胞型肺癌;一種是非小細胞型的肺癌。小細胞型的肺癌又分成侷限型或是已經擴散型。基本上小細胞型的肺癌它擴散得很快,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以化學治療加上局部的放射線治療,這類型的病人不適合接受手術,手術對於病人的存活率並沒有明顯的幫助。
 非小細胞型的肺癌,就要看腫瘤是否侷限在某一個地方、或者已經有擴散的情形。假如腫瘤是比較侷限在某一個地方、沒有很厲害的淋巴結、沒有遠端的轉移,此時手術是這類型病人主要的治療方式。假如有明顯的轉移情況,此時就以化學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式。

戒菸注意營養和適度的運動可遠離肺癌

鄭春鴻主任:肺癌在發現時大都屬於較晚期,對於一般民眾,在生活上、生活習慣、或飲食起居各方面,能否請您提出一些建議,讓肺癌發生的機率減到最小?

黃崇仁醫師:大部分肺癌的病人都有抽菸的情形,目前醫界共識的第一個建議是:病人在初被診斷是肺癌時,應先把菸戒掉,因為持續抽菸會影響肺功能,所以戒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二是營養,不論病人診斷出來是哪一期的肺癌,最起碼要有不錯的身體狀況才可以持續接受治療,因此我們都會交待病人,營養是很重要的。假設你的營養不好,體重一直不斷的快速下降,就無法去做積極的治療,所以營養還是很重要的,最起碼你不能讓體重持續往下降,你要讓體重維持在你健康時的體重,這是很基本的要求。第三在活動方面,我會鼓勵病人要有適當的體力活動,這對精神或食慾都會有正向的幫助。
 現在不論是手術或是化學治療都比以前進步很多,其併發症、危險性都比以前低很多,所以我們會建議病人積極的接受治療,但比較不建議病人接受坊間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未經過證實療效的中醫治療、未經過證實的健康食品,或者是偏方,因為這些未經證實療效的療法可能會延誤病人接受正統治療的時機。

肺癌不會傳染

八十歲的癌症病人都還有機會接受化療

鄭春鴻主任:現今化學治療對於肺癌上成效如何?

黃崇仁醫師:肺癌新藥不斷的被研發出來,這幾年大概有超過十種以上的新藥進入到肺癌的醫療市場。這些新藥與傳統的藥有什麼樣的差別呢?
 最主要的差別是新藥的副作用通常比傳統藥少很多,以前曾聽一些親戚朋友提到說接受化學治療後,頭髮掉光光、吐得很厲害、人虛弱得相當不舒服。新藥的副作用大幅減少,那些不舒服的情況在新藥的治療上已經較少發生,同時它的控制率比以前傳統藥來的提高,所以這幾年的肺癌治療,即使是一個八十歲的老先生都還是有機會能夠接受化學治療。

鄭春鴻主任:肺癌在近年來有沒有較具成效的新藥?這些新藥的作用與機轉是什麼?

黃崇仁醫師:這幾年許多肺癌病人會問到艾瑞沙。它是屬於標靶治療的新藥,好處是直接以口服的方式投與,讓病人拿藥回家吃就可以了,不必跑來醫院打針;另外的好處就是副作用比較小。但是研究指出,這個藥物並不比目前的化學藥物有較好的療效。艾瑞沙是非常昂貴的藥品,目前健保給付方式是認為第三線病人在前面二階段的化療效果不好才使用,它的效果並不比一般新藥來的好,所以建議病人依照一般化學治療的順序較恰當。

與肺癌病人共處基本上不會被傳染

鄭春鴻主任:一般肺癌的病人通常都會咳嗽,身為肺癌病人的家屬、親友需不需要擔心與肺癌病人共處時會被傳染呢?

黃崇仁醫師:假如病人單純只有肺癌,事實上是沒有傳染的問題。但是在台灣有一部分的肺癌病人合併有肺結核,這在診斷上需要非常小心,但是這個比率並不高,因此跟肺癌的病人生活在一起,基本上是很安全的。反而是肺癌病人通常抵抗力比較差,肺部容易受感染,因此病人在化學治療之後,要注意有沒有發燒、痰有沒有變得比較黃稠、是不是變得比較喘、或咳嗽有加劇的情況,假如有以上這些情況,就要比較小心是不是在化療後發生合併感染的情形,這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

鄭春鴻主任:一個人有哪些症狀必須馬上儆醒到有得到肺癌的可能?

黃崇仁醫師:很多肺癌的症狀並不是那麼的典型,不過有一些症狀在發生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比如,你是一個老菸槍,雖然咳嗽沒有那麼厲害,但卻一直沒有改善、體重有減輕的情形,或者是咳嗽當中帶有一些血絲,甚至在某個地方有不明原因的肢體麻痺,或是手腳無力,此時就要擔心是不是有肺部的腫瘤。

鄭春鴻主任:本院是癌症專科醫院。其他的癌症病人,在住院或治療期間,有可能會有哪些關於肺的問題?

黃崇仁醫師:病人在化學治療當中發生血球下降的情形時,容易合併肺部的感染。病人常會詢問醫師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定義肺部的感染?也就是究竟為普通的感冒還是厲害的感染?
 我們可以從病人的症狀討論,假設病人只是輕微的咳嗽,痰沒有明顯的變黃、沒有明顯的發燒、發冷……的症狀時就不是那麼的要緊。但是假如病人有明顯的發燒、咳的比較厲害也比較喘、痰變的多且黃。此時就可能是肺部受到感染,必須進一步做胸部X光片檢查確認胸部感染的徵象。

鄭春鴻主任:當癌症病人肺部受到感染時,通常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黃崇仁醫師:肺部發炎是一個癌症病人很常見的問題,嚴重時會造成病人呼吸衰竭,造成生命危險的狀況,此時病人可能就要插管或使用呼吸器。所以我都會提醒病人在有呼吸道感染的徵象時要儘早就醫,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才不會造成生命的危險。

鄭春鴻主任:肺部在我們人體佔的空間很大,有很多的癌症都會轉移到肺部。請問有那些臟器的癌症會轉移到肺部?
黃崇仁醫師:有哪些臟器的癌症會轉移到肺部呢?其中有幾個比較大宗的是肝癌、乳癌或腸胃道癌比較容易轉移到肺部去。其他特別像是骨癌,也是容易造成肺部的轉移。當其他器官的癌細胞轉移到肺部去時表示預後會比較不好的徵象,也就是治療比較困難,那病人在轉移之後體力會變差而造成身體的情況持續惡化,所以當癌症病人有肺部轉移的情形時是表示預後不好的一個徵象。

鄭春鴻主任:對於其他癌症轉移到肺部時,本院胸腔內科醫師如何來幫助病人呢?

黃崇仁醫師:首先必須確定肺部的癌細胞是否為轉移?可以經由支氣管鏡、超音波來幫病人做切片。很多病人會問,這樣的切片會不會造成腫瘤的擴散?假設這是惡性腫瘤它就會不斷的擴散、不斷的壯大自己希望到其他地方去增加它的影響力。所以基本上來講,切片會造成擴散的機會不是說沒有,但機會很小。切片是一個安全的檢查,或許它不太舒服。比方說支氣管鏡檢查,很多病人認為它是很不舒服的檢查,但因為切片的重要性,所以我們仍要靠它來確定癌症轉移的情形。

鄭春鴻主任:本院十分重視多科整合,胸腔內科在照顧癌症病人的過程當中,是如何與其他科別做整合呢?

黃崇仁醫師:本院的醫療團隊分工很細。胸腔內科負責的是胸腔的診斷,而治療是在腫瘤內科完成。所以胸腔內科的角色主要是在診斷的部份,另外因為有很多病人都是老菸槍,或是一些慢性肺氣腫、慢性的咳嗽這些呼吸道問題,所以胸腔內科同時還身負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另外是在加護病房的部份,當病人呼吸衰竭,或是突然之間的急重症情形,此時我們會把病人送入加護病房做積極的照護,這大部份是由心臟內科的醫師來做處理,此時候我們也都會參與這樣的照護,希望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在加護病房的病人通常需要使用呼吸器。而呼吸器的使用,事實上是一門複雜的學問。當一個病人不能自行呼吸,需要呼吸器幫忙的時候,我們要協助調整呼吸器,若病人有休克的情形時,需要大量靜脈輸液,使用升壓劑維持病人的血壓。

PET-CT在肺癌的應用

文 / 李佩瑛醫師 (核子醫學科)

一、前言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國人十大死因仍以惡性腫瘤(癌症)居冠。而肺癌又為十大癌症首位,死亡人數百分比高達19.8%。其中,男性因肝癌死亡最多,肺癌排名第二,女性則以肺癌死亡最多。
胸部X光檢查是診斷肺癌的基本項目,因此方法簡便、價格便宜、過程也不會讓病人受苦。當胸部x光發現有肺癌可能性時,病人進一步就須加做其他更精密的檢查,如痰液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等,以取得組織做病理切片,確定是否罹癌。此外,病人也要進行其他檢查來確定是否有轉移,這包括了斷層檢查、骨骼掃描檢查等。而最近發展的正子電腦斷層檢查(PET-CT)也可做為病灶偵測的一項重要工具。
 PET-CT是以正子掃描儀及電腦斷層掃描儀進行全身腫瘤偵測。它可以同時得到組織功能及器官解剖學的雙重影像資訊,對於腫瘤的偵測具有高準確度及高效率。PET-CT所使用的放射性藥劑是與葡萄糖結構類似的18F-FDG。一般而言,癌細胞的代謝比平常細胞更為旺盛,也需要更多能量及葡萄糖。PET-CT正是利用此特性,來偵測癌症的原發部位及是否有淋巴或其他器官的轉移。
 目前,PET-CT主要被應用於肺癌、食道癌、淋巴癌、頭頸癌、乳癌、大腸癌、皮膚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及其他腫瘤的診斷、分期評估等。

二、PET-CT在肺癌的臨床應用

肺癌的診斷
 PET-CT可用於偵測肺癌,以及用於分辨腫瘤為良性或惡性。若以正子檢查時測得之SUV >2.5為惡性作為分界點,PET-CT的敏感度大約為95-98%,特異度為69-81%,準確度為94%。然而,PET-CT仍有它的限制。其偵測能力將受到腫瘤大小、腫瘤細胞的病理型態、以及發炎病變(如肺結核)等影響。例如,如果肺癌細胞型態是屬於肺支氣管肺泡性肺癌(Bronchioalveolar carcinoma),其敏感度便會大打折扣。

肺癌的分期

 一旦診斷為癌症,接著最重要的就是癌症的分期評估,醫師方能給予病人最適合的治療方針。早期肺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優先。而晚期肺癌則是使用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兩者合併使用。傳統上,我們最常使用的評估工具包含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骨骼掃描等。然而,這些檢查的準確率都有限。PET-CT可以同時評估腫瘤部位,以及精準的偵測出淋巴結是否有被侵犯,以及遠端是否有轉移。如此一來,不但縮短病人評估所需時間,也避免了病人在檢查過程中的不適。研究報告顯示,PET-CT對於縱膈淋巴結的診斷敏感度大約為70-85%,高於電腦斷層的65-75%。更重要的是,大約有30%的病人因PET-CT檢查結果改變了臨床的期別,也因而改變了治療方向。

療效的評估

 對病人而言,治療後愈早知道療效愈好。若治療效果不彰,臨床醫師便可以及早放棄原本的治療,而改用第二線用藥。傳統上,我們會利用電腦斷層來評估療效。這主要是靠治療前後腫瘤大小或體積的改變來作為評估。然而,腫瘤於治療後所表現的變化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顯示出來。此外,治療之後,組織所發生的水腫以及疤痕組織也會影響影像的判讀。由於18F-FDG只聚積在活的組織,不會聚積在壞死或纖維化的組織。所以,我們可以藉由組織是否攝取18F-FDG來推測腫瘤細胞是否仍活著。對於那些有效的治療,我們便可以繼續使用同樣的治療;對於那些無效的治療,則需要停止、加強或改變治療。
然而,因受到治療後所產生的炎性反應影響,利用PET-CT進行治療後的評估,對於縱膈淋巴結診斷之敏感度及特異度都稍遜於未治療前。不過整體而言,PET-CT之診斷能力仍是優於斷層檢查。

三、結語

 對肺癌病人而言,PET-CT可以正確的提供肺癌的診斷、分期及療效評估,並協助臨床醫師更有效率的擬定病人的治療方針。